中国礼品网 - 礼品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新闻快讯 | 城市视线 | 行业观察 | 海外眺望 | 市场潮流 | 营销实务 | 礼品文化 | 技术工艺 | 国家政策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行业观察 > 剥下文化外壳 礼品册只是腐败新变种
N.biz | 商业搜索

剥下文化外壳 礼品册只是腐败新变种

信息来源:GooIoo.com   时间: 2014-01-03  浏览次数:434

    年关临近,在中央各项禁令之下,各地初现节约从简、反对铺张浪费的节日新风。但记者近日在南京市场上发现,虽然礼品行业普遍萧条,一种主打“放心”特色的“礼品册”却销售红火,引起网友围观,被称为送礼歪风的新宠。拿着这种小册子,收礼者可根据上面的网址和账号密码,自行上网或者电话选择礼品,然后快递到家。
   其实所谓的“礼品册”并不是新花样。流程也很简单:送礼者先在网站确定礼品档次并付款,网站再寄给他一张有账号密码的礼品册,收礼者拿到礼品册后,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网站选择礼品,最后礼品快递上门。这样的礼品册既能够投其所好,又隐蔽安全,还能“凭票报销”,对送礼者来说,的确是一举三得。
   利用网络的隐秘性实施“送礼”,是公款腐败和官员作风不良的一种新迹象,也是一个腐败风气向新的领域侵蚀和蔓延的信号,有关方面切莫小觑其危害性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,必须尽快加强制度性的预防。首先要从网络监管的角度,加强对这类网络礼品经营商的经营监管,对于事实上可能涉嫌“行贿”和大搞不正之风的公司企业严惩不贷,必要的时候以法律解释方式对这类“腐败新变种”予以明确;其次,对涉及公款消费的“安全”送礼册通过税务、审计等方方面面的有效手段予以监管,真正切断公权单位公款购置礼品的源头。
   堵住制度空子是毋庸赘言的。然而,需要深思的是,为何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,送礼之风依旧可以借各自形式大行其道?这恐怕不是堵几个制度漏洞所能解决的问题。笔者以为,不妨从文化角度看问题,礼品自古以来本是宝剑赠英雄、红粉送佳人的佳话。但世事演进,有情化为有心,送礼这一曾经略带风雅的亚文化,已演变成一场公关竞争,绑定了利益与身份,其广度与烈度逐日升级。“礼”倾向于“赠”,“经济”则令人联想到“获利”,当这两个原本对立的词汇在一起,就诞生了一种新经济模式——在赠送中获利。
   礼品经济实际上是“债务经济”——送礼人的投资,送礼者可以凭借送礼而获得足够多的“礼品债务人”,把债务面不断扩大;作为收礼人而言,欠了“债”总是要还的。礼物的施与受,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,而成为各式各样有特定诉求与含义的“合同”。“礼品经济”便成为一种债生债、利滚利的经济模式。正是这种送礼盈利模式导致了礼品亚文化的肆意变异,成为了政策手段难以解决的文化问题。
   即便到目前为止,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,过节时给自己“尊敬的人”送一些东西,属于东方的“文化传统”,不应当上升到犯罪的范畴。礼尚往来确实是东方的“文化传统”。 然而,它也是把“双刃剑”。行贿往往披上“送礼”的外衣进行,受贿常常披上“尚礼”的马甲而坦然。送礼穿上文化的“马甲”,如果任其发展下去,就成了“贿赂文化”。也只有剥掉文化的“马甲”,披着文化外衣的礼品册才有可能销声匿迹。 
 

 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礼品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